家乡的秋
【篇一:家乡的秋】
王雨菡
秋,不似春的艳丽明媚,不似夏的热烈奔放,也不似冬的圣洁无瑕。
家乡的秋,在一望无际的草原。青绿的草,此时却有枯黄在蔓延。脚下的草,是黄青的,但天边的,却是枯寂的黄色。也许,只有内蒙古的秋,才能造就这渐变色的草原吧!忽的一阵风吹过,远处的草不由得弯了弯腰,露出了隐匿在草下的羊群。是黄色海洋中扬起的点点白帆,是浅金色锦缎中盛开的白色大花,是金黄大饼中密密的白芝麻。“风吹草低现牛羊”说的大概就是这景象吧。草原的秋,是辽阔开放的。
家乡的秋,在绵延起伏的大青山。不似江南小山的青绿秀气。家乡的山,是巍峨壮观的。稀疏的山草,被染成了枯黄。山顶上,风吹得草直不起腰,人站不稳脚跟。此时的秋风,不是温柔细腻,而是粗犷强劲的。这时候,你才真正感受到,内蒙古特有的、山中秋日的豪迈。山顶上的视野,是开阔的。由右往左看去,金黄色的草皮,稀稀拉拉的几棵树,不知名的褐色小草,整齐排列的草垛,不知多久才能走出的山间小道,位于山中央的深深泄洪河谷,一大片深绿的松树和山脚下白色的房屋群,一切都是那么美丽而富有诗意。没有萧条凄凉,是富有层次的热烈奔放。而远处得山,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笼罩,由下往上依次是深绿、青绿、淡金、淡黄、深黄和枯黄,多么美,在纱衣的覆盖下,又添一层神秘。这就是秋的山,豪迈开放。
家乡的秋,还在金黄的玉米中。田野里,随处可见得是弯腰忙碌的农民,成堆的玉米和秸杆,一派欣欣向荣、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未收割的玉米,长着长长的金红色胡须,浑身上下包裹着厚厚的衣裳,俨然一个小老头儿的形象。而收割过的玉米,则是剥了皮的,扯了须的,露出了它那丰满的、胖乎乎的身子。一颗颗玉米粒儿,圆润饱满而富有光泽,一看就令人食欲大增。这样好的玉米,一定能卖出一个好价钱吧!农民的脸上洋溢着朴实而真挚的笑容,就连周围的空气,也仿佛被这气氛所感染,充满了欢乐。农田里的秋,是繁荣喜悦的。
这就是家乡的秋,辽阔的秋、豪迈的秋、热烈的秋、丰收的秋。也许,它不是最美的秋,它没有南方秋的华美,没有香山秋的壮观,但在我心中,它是最好的秋。
【篇二:家乡的秋】
李怿萌
我的家乡是呼和浩特,这里的秋略带萧瑟、凄凉却又生气勃勃,醉人心脾;这里的秋天高云淡,瓜果飘香;这里的秋有内地之秋与边塞之秋相结合的独特风韵。
金秋九月,是丰收之时。小黑河周边的田野弥漫着丰收的气息。远远瞧去,麦秆被金黄的谷穗压弯了腰,似乎在向美丽的秋姑娘致敬。秋风吹来,田野中卷起了阵阵金黄的麦浪。这浪,卷出了丰收的喜悦,卷出了秋之别韵,卷出了人们对来年丰收的向往!农民伯伯弯着腰,挥动着手中的镰刀,收割着用汗水浇灌出的果实。虽然辛劳,但他们的笑依然是那么憨厚,质朴,笑声中洋溢着他们的快乐与对美好明天的向往!隆隆作响的收割机,也在尽情抒发着自己心中对收获的喜悦。丰收,感染着田间的每一位农民……这,就是家乡的九月。
十月,并不出名的圣水梁草原上却有着别样的风景:小草已悄然脱去了碧绿的衬衫,换上了微微泛黄的外套。这一抹黄,为生机依旧的草原抹上了点点凉意。草儿依然繁茂,勤劳的牧民仍旧踏着夕阳的余晖,赶着羊群回到圣洁的蒙古包,唯有这丝丝缕缕的枯黄提醒着人们:深秋即将来临。
步入十一月,城市中的秋变得热烈而奔放。路旁、公园里的树叶都被秋风镀上了一层金黄,微风拂过,迎风摇摆,像是一双双小巧玲珑的手,在向人们挥动致意。踩在金叶毯上,“沙,沙”的乐声似《秋日私语》,将秋之韵推上了新的巅峰!但,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,匆匆而去。几番日落,叶儿便争先恐后地从树的怀抱中挣脱,纷纷飘落。它们被堆积成了一个个小山堆。这小山堆,似乎已掩埋了秋的美好。大雁也时而从干枯的枝头飞过……秋雪,踏着翩翩舞步莅临人间,它掩盖了深秋的萧瑟,笼罩了这座奇妙的城市。秋雪冰清玉洁,晶莹剔透,给了秋更别样的韵味。植被在雪的保护下沉沉睡去,为来年的破土抽芽积蓄着力量。“瑞雪兆丰年”,明天的秋,一定会更加绚丽,多彩!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!”家乡的秋,云淡日丽;家乡的秋,硕果累累;家乡的秋,绚丽多彩!我爱家乡的秋!